支持正视历史,把南大历史系博导高华《红太阳是怎么升起的: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》解禁

2025-08-05点滴生活140
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qq9090.top/thread-580164-1-1.html

作者: 金陵十二槽    时间: 2025-8-2 11:38
总不能像当年特高课似的连大学教授学术研究成果都要审查吧
作者: hkgmy    时间: 2025-8-2 11:41
解禁了?
作者: 搞搞    时间: 2025-8-2 11:43
与虎谋皮
作者: 金陵十二槽    时间: 2025-8-2 11:51
hkgmy 发表于 2025-8-2 11:41
解禁了?
查禁过一阵子,过海关时看到这本书会没收
作者: 草头huang    时间: 2025-8-2 12:11
高华的视频在B站一直有的
作者: 旧显示器    时间: 2025-8-2 12:14
南泥湾到底种的是农作物,能卖那么多钱养活 军队。
作者: 渐远    时间: 2025-8-2 12:27
人肉带回来 看了心情比较压抑  杨继绳那几本也是
作者: 动态清您    时间: 2025-8-2 12:39
我看过的,跟我想象的基本一样
作者: samway2006    时间: 2025-8-2 13:00
历史的风陵渡口
作者: 广林居士    时间: 2025-8-2 13:17
https://history.nju.edu.cn/03/3f/c28503a459583/page.htm

高华醉心于揭示事实,当然他也有立场,这立场的形成也许有一部分幼年家庭遭际的影响,但是我的感觉,主要还是来自少年青年时代广泛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。可以这样说,他的立场主要不是党派的和政治的,而是人文主义的。这种人文的视角和立场贯穿在他谈论历史人物事件时的语气中,也贯穿在他后来一系列的著作和论文中,读过他书的朋友自然会有印象。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,那时也会有兴趣跑到近、现代史的研究室里面看有关国、共两党的一些资料掌故,看到过一些作者从党派、政治立场写的揭露性质的文字,有时有很深印象。但是与高华的交谈获得的印象完全不同。高华相当熟悉史料,他讲的许多事都是把史料串联起来,构成一些事件和人物的脉络,但是组织这些史料的眼光是一个人文主义的学者的眼光。他评论某个重要历史人物,有时赞扬有时揶揄,都是出自一种人文主义的情感和立场。国、共两党都是中国现代史上出现的重要革命党,有特有的革命理念,两党的上层人物往往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,又有各自不同的革命意识,但作为政治人物在权力场中沉浮,人性中的自私、狭隘和黑暗又常常在不同情况下显露出来,高华的叙述便是在这样的线索中穿行,他有一个深刻的关切,是在革命运动中人文主义的价值怎样被激发和生长,有时又因权力搏斗或其它历史原因受到催折。高华后来的研究和写作,就他的愿望而言,是想尽量站在一个客观的学者的立场清理事实,但他的人文主义的情感和立场始终是很明显的。

高华一生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是写作《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》。关于这本书,他准备材料可能很早就开始了。但决心系统地清理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,我的印象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。他那时面临的问题是这样:他如果按常规的方式做研究,可以申请课题,可以较早发表研究成果,申请职称等等。他早年一系列有关孙科的论文应该就属于这样的研究。但他学术上最有心得之处不在这里,有一段时间我们经常说到选择研究课题的事。他后来决心丢开可以申请研究经费的课题,把自己最有想法的问题做出来,促成这个决心有多方面原因,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个书生不肯辜负自己的生命。谁也不愿辜负自己的生命,但各人性情不同,生命的展开方式也不同。高华是一个天生的读书人,他选择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内心认可的真学问,是性情所致。当然这是我的旁观,高华写这本书当然有其它的原因,幼年时的生活经历,长期的思考,一个认真的学者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感等等。但我想说,高华的性情决定了他就是要选择做最好的学问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。否则的话,一个人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方式对自己负责。做学问也可以先虚张声势,举旗夺塞。东汉末年的民间古诗说:“人生寄一世,奄忽若飙尘;何不策高足,先据要路津。”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社会氛围,特别容易让知识人接受这样离乱失败时代的人生醒悟。我们这一代学者总体上的表现,已经显示不少人都是这样醒悟的。但高华与许多人不同,他要对自己负责,是认真地做有价值的好学问。他开始准备写书是90年代初,那时写这样的作品,既不能发文章也不能申请经费,也不可能出版(当时尚未想到可以在海外出版),对于争取个人前程来说,完全不合时宜。记得那时他曾对我和朱剑说,他现在不想这些事,就是看了许多历史文献资料,梗在心里,不写出来难受。写出来先放在那儿。这是20年前的事了,他的原话记不清楚,我打电话与朱剑核对,大体就是这样的意思,肯定不会错。很多朋友提到他作为一个学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,我完全赞同。我的感觉还有一点,他的出众的才华和学识,让他醉心于做出真正好的历史研究,哪怕不能出版也在所不顾。他做这样的工作时真的不是“耐住寂寞”,他是内心里有极大的热情。他那时每写一个部分,都要把全部相关资料再看一遍。然后一个人出去散步,静静地思考,把许多不同的历史记录和回忆资料参照对比,慢慢地在心里追踪事情的真相。他看不到档案,所有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,都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清理出来。也许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艰苦的过程,我也同意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,但我特别想说,这在高华同时是一个欣喜、自得的过程。
延安整风的书出版以后,给高华带来很大的学术声誉,也给他带来一些压力。那时我曾听到一些传闻,说有些上层重要人物对这书有很严厉的否定评价。类似的传闻难辨真假,高华不可能没有听说。依他敏感的性格,内心一定是有压力的。
延安整风的书稿出版以后,高华获得很大的学术声誉,他比过去忙碌了,经常去海内外各处开会讲学。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,有一些是学术界的,也有一些不是学术界的,其中也接触了一些zhōng gòng元老的子弟家属。广泛的交流和对话,更使他扩大眼界,进一步反省和提炼自己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理解。
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9326825

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,帖子链接:https://qq9090.top/thread-580164-1-1.html

“支持正视历史,把南大历史系博导高华《红太阳是怎么升起的: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》解禁” 的相关文章

七十年代还是八十年代的南京街景?

作者: 321321    时间: 3 天前鼓楼吗?IMG_20250114_205711.jpg(273.17 KB, 下载次数: 1)下载附件3 天前 上传作者: 极速射区    时间: 3 天前...

今天肯德基里人多单子多

作者: qtom    时间: 3 天前中午吃的肯德基,没想到人相当多,而且都是一点一大堆,外卖单也相当多,几个姑娘忙得脚不沾地点了个翅根套餐19.9,八个大翅根,吃了5个实在吃不下去了,早知道不点两...

针对小红书的放开想到的一种可能

作者: mlgbd    时间: 3 天前以前我推荐过油管上的一位up主,真真假假。不过他说过一些事实,大概的意思是某位在上海的时候其实很开明,有一届上海开人大还是什么代表大会,他邀请外国使馆旁听。然...

请教现在离市区最近的科目一考试地点是哪个?

作者: yinvn88    时间: 3 天前江宁车管所吗?作者: wuwuwu2008    时间: 3 天前尧化门有个点作者: 728-弈成    时间: 3 天前wuwuwu2008 发表于 2...

江宁的开市客怎么样

作者: fifly    时间: 3 天前住江宁,到开市客的话比山姆的距离差不多,不知怎样。有办过会员的7070er么,要是不如山姆就算了吧。作者: arqi    时间: 3 天前山姆没去过,开市客...